最可怕的伤害,不是剑拔弩张、血肉模糊,因为我们的认知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它们,并马上应对。最可怕的伤害,是软性的,它或者包裹着「爱」,有温度,让我们乐于去接受;它或者潜移默化,不激烈,让我们逐渐失去防守。而只有在认知系统内,加上这道阀门,去甄别,才能避免在糖衣炮弹中,失去自我;避免在不知不觉中,越来越被动。
最简单的方法就是,四处散播贴给他的标签,比如「狡猾」「懒惰」「不靠谱」。也不一定要什么具体的案例,只要一句:于是,这个标签就像种子,埋在他人的土壤里。不要担心发芽情况,它会自然生长。等到他们见面,此人便会不自觉地去收集此人的信息,找到跟标签符合的「养料」,于是,种子便可以破土而出:你看,果然如此!直到某一天,足够成熟,开了花结了果,有了新的种子,又可以播撒到其他人的大地上。送他一顶帽子,帽子要足够高。接下来,他走在哪,大家都会注意到。帽子上还有句话:于是每个人远远看过去,都会觉得这人厉害。但走近一看,又发现其实难副其职。好了。大家都是聪明人,肯定不会戳穿,而是面带微笑,夸赞他的才华。第一次听到,有点惶恐。第二次听到,内心窃喜。第三次听到,顺理成章。于是,接下来帽子便成为每日必备。昂首挺胸,胸有成竹。只是某天走在街上,遇上另一个比自己矮的帽子,心有傲气,不屑一顾。一阵风来,自己的却先被吹倒。忙着狼狈地去捡这顶帽子,路过一张张笑脸,只是微笑中掺杂着嘲讽。会议没准备好,没事的,人难免出错;稿子没写好,没事的,人都有个过程;策划捅娄子,没事的,人总要成长。多么美好的同伴,多么善解人意的上司。你看,离开家乡,还是有人爱我。如果不理解我,那肯定是他们不爱我了:怎么能这样?以前不都愿意包容我吗?我虽然犯错,但你们以前也有过这个过程啊,人难免出错啊,你们说的。然后告诉他,不要听什么木桶定律,要相信长板才重要:于是,源源不断的这类工作给到了他。他也因为有了前期铺垫,开心地把时间投入到里面。公司也喜闻乐见,相对优势嘛,其他人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。恩,几年过去了。他还是那个工具人,从小李成了老李。既然是朋友圈,那周围的人都有某种共性。或者以同学相称,或者同公司共事,亦或者血缘为纽带。于是,他看到的世界,就是那几百人的生活。他以为的观点,就是那几百人的发言。他发表的状态,总能得到最好听的赞美,即使有一点不和谐,都会被一个表情冲淡。或许刚开始,还会有一些怀疑,有一些辩证。但时间是消化一切的良药,也包括怀疑和辩证。久而久之,世界越来越小,生活越来越窄,观点越来越单一,态度越来越雷同。第一,认清自己,保持谦卑。当所有的信息告诉你,你很厉害时,请务必相信,你只是在小圈子里显得厉害。你只是没有找到更大的圈子,在那里,高手如云,你以为的顶峰只是人家的起点。
第二,认清他人,保持警惕。很多时候他人并不是刻意想害你,他们只是出于礼貌,或者某个利益交换的目的,用赞美唤起你的自尊和自我满足需求,制造成功时的幻象。但是,场面话终究是场面话,别当真。同时,特别注意和他人的第一次相遇,标签总是这时候产生。
第三,认清世界,保持开放。世界不是朋友圈的模样,也不只是公司里小社会的模样。多去看看专业的新闻媒体,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多去结交不同行业的朋友,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。只有足够多的输入,才能有足够多的产出。
总之,不要误会他人,不要让他人误会你,也不要误会这个世界。
晚安好梦。